一转眼,暑假过去了1/3也到了一年一度大型钱包见底的现场。
明知是打水漂也要报兴趣班,为啥?
不是消费降级的风没吹到暑假班,而是它真的保命。
除此之外,暑假还有一件事必做,那就是出游。
寒假太冷,国庆人太多,所以暑假就成了集中出游的时段。
考虑到暑期很多人都有出行的需求,尤其是烈日炎炎下玩水。
今天咱们就关于[水]的项目,给大家提个醒。
NO.1
水上乐园
到了夏天,没有孩子能拒绝玩水。
人山人海的水上乐园是娃的天堂,也是细菌病毒的“培养皿”。
虽然一般正规的泳池,都会进行消毒,水质基本上都是符合要求的。
展开剩余92%但架不住人多呀,当人群一波波进入水池中,水里面就会充满人们带来的皮屑、排泄物和一些没有被杀死的细菌等。
再加上,夏季气温高,水上乐园湿度更高,细菌、病毒更容易也更疯狂的繁殖。
尤其是对一些免疫力差的孩子,真的很容易中招。
咱就看看往年有多少人分享自己去完水上乐园后,回来生病或不舒服的。
还有妇科病、尿路感染的▽
当然,我知道即使你不想,但架不住孩子磨啊,毕竟能玩水的夏天,对孩子来说才叫夏天。
如果去,一定要注意这几点:
选择正规的水上乐园或泳池(路边临时的那种就算了吧)。
尽量避免人多的时候,比如周末,比如暑期的周末。
从水中出来后,尽快给孩子刷牙、充分沐浴,尤其是私处一定用流动的水清洗。
选择正规的水上乐园或泳池(路边临时的那种就算了吧)。
尽量避免人多的时候,比如周末,比如暑期的周末。
从水中出来后,尽快给孩子刷牙、充分沐浴,尤其是私处一定用流动的水清洗。
去完泳池、水上乐园等地方后,孩子出现了发烧、咳嗽、耳朵痛、尿尿减少等症状后,一定要警惕,不要简单的当做感冒处理,尽量到医院检查。
水上乐园还有一个让人头大的点,简直就是hard版大家来找娃!
所以选泳衣,一定要选荧光色,越亮越好!
除了人群中好找,关键时刻亮色真能救命!
万一孩子在水里出点事,荧光粉、荧光橙、荧光黄这些颜色在水底下最扎眼,一眼就能看见,救命快!
美国一家名为ALIVE Solutions Inc 的公司,专门进行过测试水下哪种颜色的泳衣更容易发现的测试:
实验结果显示:
在泳池里:
明亮且和蓝色形成鲜明对比的颜色,比如荧光粉色和荧光橙色,在水中看起来最清晰。
深色的其次。
而白色和浅蓝色的泳衣,能见度是最不好的!
在湖泊中:
荧光黄、荧光绿和荧光橙色能见度最高。
深色的最容易忽视。
想让孩子玩水更安全,就挑那些闪瞎眼的荧光色!准没错!
NO.2
河边淌水
月初,有两则新闻特别让人揪心。
福建5岁女孩在泡温泉后感染食脑虫。
一名6男孩疑似因打水仗后持续高烧,确诊感染狒狒阿米巴原虫,俗称食脑虫。
看到新闻大家都慌了,不禁疑问还能带孩子去玩水吗?
其实, “食脑虫”并非真正的虫子,而是一种嗜热性单细胞阿米巴原虫。
生存于25–42℃的温暖淡水环境中,比如湖泊、河流、池塘、温泉、未充分消毒的泳池、喷泉等。
海水和含氯达标泳池因高盐或消毒成分可抑制其活性,风险极低。
食脑虫致死率极高,达到98%,目前也没有特效药,没有疫苗。
不过,大家倒是也不用太恐慌,食脑虫虽可怕,但其实它极其罕见。
从1986年最早发现到现在,已经五十多年过去了,全球报告的总病例说不超过千例,国内已知的也就只有十几例。
当然,概率再低,我们也不希望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。
那如何有效预防,才能不跟食脑虫沾边呢?
1、不要野游!
因为食脑虫主要存在于温暖的淡水中,像是一些经过氯化消毒的水或海水中基本不存在。
因此,尽量去到正规的泳池游泳。
2、使用鼻夹
食脑虫是无法在胃的高酸环境下存活的,鼻腔是它的主要感染途径(狒狒阿米巴原虫也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)。
戏水时戴鼻夹就是一个很好的预防手段,或头露水面,尽量别呛水。
玩完水,用凉开水、生理盐水洗洗鼻子,伤口别碰野水。
3、及时就医
玩水后,孩子出现头疼、持续发烧不退、精神状况不佳等情况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
除此之外,在南方或植被茂密的小河,也常见水蛭(蚂蟥)。
如果不小心被吸附,不要硬拽,用盐、风油精、酒精刺激其自然脱落,伤口消毒止血。
NO.3
海边出行
海边算是大多家庭暑假选择的旅行目的地,炎炎夏日去海边玩水玩沙简直太爽了。
每年暑假我也都会带CC、DD去趟海边。
但看似温柔的大海也暗藏着各种危险。
据报告显示,我国每年约有5.9万人死于溺水。
大家一定要对大自然存在敬畏之心,照看好自己的小孩,不要心存侥幸。
都有哪些危险?
1、离岸流
离岸流是海边溺水的主要原因,几乎90%的海边溺水都是因为离岸流引起的。
它是在海浪冲击海岸后,退回大海时形成的强劲水流。
离岸流宽度通常只有几米,深度大概在成年人的腰部,大多看起来比较平静,但它的流速极快,最快可达每秒3米。
强大的水流下即使是成年人也可以很轻易地被卷到海底。
所以,带孩子在海边玩耍时,一定要远离离岸流的区域。
怎么区分:
颜色上,离岸流因为含沙量比较高,所以海水颜色也会比周围要深。
不要以为波浪小的海边更安全,有的离岸流看起来泡沫更多,更汹涌,但有的离岸流会更平静,更像是在海浪上打开了一个平静的缺口。
所以,当有一处海域跟周围明显不同,那一定要远离。
被困了咋办?
水浅(不到胸口):稳住!慢慢稳步往岸边走,或横着走(平行岸边)溜出去。
水深被拉走:别死命往回游! 保持冷静,平行向两侧游,脱离“死亡通道”后再上岸!同时大声呼救!
水浅(不到胸口):稳住!慢慢稳步往岸边走,或横着走(平行岸边)溜出去。
水深被拉走:别死命往回游! 保持冷静,平行向两侧游,脱离“死亡通道”后再上岸!同时大声呼救!
2、生物刺伤
在沙滩一定要穿鞋!!!
我知道光脚踩在沙滩上很舒服,孩子穿着鞋也不好尽兴。
但无论是沙滩,还是海水下,都有可能存在看不见的危险。
比如,尖锐锋利的石头、海胆、珊瑚、海蜇、水母等。
比如,尖锐锋利的石头、海胆、珊瑚、海蜇、水母等。
光脚一时爽,踩中悔断肠!
不仅让你痛到怀疑人生,被刺伤还可能导致中毒或过敏,严重的造成呼吸困难,甚至休克。
如果不幸被水母蜇伤,不要用淡水冲洗(会刺激刺细胞释放更多毒素),可用海水冲洗,用卡片等物刮掉残留触须(不要用手),然后用醋(针对大多数水母)冲洗,并寻求医疗帮助。
如有严重过敏反应(呼吸困难等),立即拨打急救电话。
被海胆刺伤,不要尝试拔除深刺,应寻求医疗帮助处理。
还有一种小海螺——芋螺,它们的壳呈纺锤形,一头大一头小,表面有精细的螺旋纹路,颜色一般为浅黄色或棕黄色,看起来非常漂亮。
在海边见到,估计很难有人能拒绝。
(各色各样的芋螺)
但可别被它的外表欺骗,这家伙可是有毒的。
它可以通过伸缩性吻部发射毒牙,快速注入毒素。
(织锦芋螺正在捕获猎物)
有些芋螺的毒素甚至超过蓝环章鱼、眼镜王蛇。
如果不小心被它的毒牙刺中,可能会导致肌肉麻痹、呼吸困难,甚至致命。
所以,我们一定要告诫孩子看见不认识的海洋生物不要碰。
如果要赶海尽量穿水裤、带手套,装备齐全。
说这么多并不是说阻止大家带孩子去玩水,而是说我们一定要多一份警惕,敬畏大自然,自己的孩子自己保护好。
千万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,
即使孩子会游泳,也绝不能掉以轻心。
即使孩子10多岁了,也不能完全放手。
CC爸妈:“中国父母学习计划”推行者,C爸-中国医科大学硕士,三甲医院医生;C妈-报社育儿主编,《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》作者。
发布于:北京市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